河暢、水清、岸綠、景美……隨著春季氣溫的逐漸回升,武烈河畔微風徐徐,花香四溢室內環境改善 。自北向南,河流穿城而過,如玉帶般貫穿城區的水面,不時出現候鳥成群嬉戲、野鴨游弋水中的畫面,河水清波粼粼,白云與兩岸的景物倒映在河面。武烈河生態環境的改變得益于承德市堅持生態優先、綠發展,以河湖長制為牽引,系統修復河湖水生態,維護河湖生命健康。
在持續深化河湖長制中,承德市繼續推動與京津周邊縣區聯防聯控,常態化開展聯合巡查、執法、監測和治理室內環境改善 。完成168條河流健康評價報告編制工作,完成8條幸福河湖建設任務,力爭全部達到五星級標準。推廣圍場實施河湖物業化管理典型示范建設經驗,提升河湖綜合管護成效,擦亮承德市河湖長制這張名片。
在持續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方面,承德市將組織開展“水土保持能力提升建設年”活動,充分發揮水務部門牽頭抓總作用,實行目標任務臺賬管理、定期調度、通報及約談機制,組織發改、林草、生態環境等部門聯動推進水土保持工程建設,力爭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0平方公里以上室內環境改善 。開展水保項目謀劃儲備數量、質量“雙提升”活動,深入謀劃小流域綜合治理、坡耕地整治及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,每個縣(市、區)至少謀劃2個以上,單個項目投資規模不低于1000萬元。
同時,開展生產建設項目見承諾、見措施“雙見”行動,督促完成水保區域評估的10個經濟開發區、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在建生產建設項目,落實水保承諾及措施室內環境改善 。完成全市禁止開墾陡坡地范圍劃定工作,加強水保空間管控,及時核查違規圖斑問題,有效減少人為水土流失。
此外,承德市持續推進河道生態修復治理,充分利用水利、發改、生態環境、農業農村等部門資金,加大河道生態修復治理力度,年內完成生態修復治理河道100公里以上;推進河道防洪治理項目建設,確保全市2級堤防、縣級及以上城市防洪達標率達到90%以上;實施河道生態補水,圍繞河湖生態環境持續復蘇,堅持“能調盡調、能引盡引、能補盡補”的原則,統籌生活、生產、生態用水需求,通過雙峰寺、廟宮、老虎溝、黃土梁、三旗桿、釣魚臺6座水庫向武烈河、伊遜河、興洲河、潵河、都陰河、不澄河6條河湖實施生態補水室內環境改善 。今年力爭生態補水總量達到5200萬立方米,繼續保持武烈河全年全線有水,最大限度改善河湖水生態環境,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水安全保障。
來源:承德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