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門創新推出不動產登記“中午不打烊”服務室內環境改善 。江門市自然資源局供圖
不動產登記涉及千家萬戶,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、保障人民群眾財產權利的重要制度,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內容室內環境改善 。2015年,我國正式頒布實施《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》并頒發全國首本不動產權證書,實現土地、房屋、海域、林木等統一登記,標志著不動產登記制度從分散走向統一的歷史性跨越,既夯實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根基,又為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,成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支撐。
十年淬火鍛造,十年成就偉業室內環境改善 。隨著江門市第一本不動產權證書在鶴山市頒發,僑鄉正式邁入不動產統一登記的新時期。在這場意義深遠的改革浪潮中,江門以改革破題、以創新賦能,不動產登記改革不斷深化,建立起從農村到城市,從不動產到自然資源,覆蓋所有國土空間、涵蓋所有不動產物權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。
十年間,江門共頒發462萬本不動產權證、170萬張不動產登記證明、485萬本電子證書,服務群眾超百萬人次,抵押登記和一般登記時間從30個工作日分別壓縮至1、3個工作日內室內環境改善 。
南方日報記者 黃燁倩
改革
從“破冰”到“深耕”
過去,分散登記的模式不僅難以適應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,更增加了群眾負擔和治理成本室內環境改善 。2013年3月,國家組建不動產統一登記機構,正式開啟產權登記改革新時代。兩年后,我國正式頒布實施《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》并頒發全國首本不動產權證書,標志著不動產登記制度從分散走向統一的歷史性跨越。
這是全新的探索實踐室內環境改善 。2015年,江門多管齊下,推動市本級及轄下四市分別設立不動產登記局和不動產登記中心,順利完成分散登記職能和機構的整合。2016年初,鶴山市頒發江門市第一本不動產權證,標志著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在江門落地實施。
此后,多項探索不斷加快室內環境改善 。江門市第一本林地經營權及林木所有權不動產登記證書在鶴山頒發,揭開僑鄉林權登記新篇章;臺山市作為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,開展濕地統一確權登記,標志著江門全面開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;江門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(土地經營權)登記納入不動產登記,由自然資源部門,標志著江門市不動產統一登記實現全覆蓋;首個不動產居住權登記證明在鶴山頒發,標志著《中華人民共和法典》新設立的居住權登記制度在江門市正式落地;鶴山成為全國林權登記提質增效試點縣(市、區)。
十年深耕,僑鄉不動產登記更快、更嚴、更強室內環境改善 。辦證速度更快,江門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的登記職責,過往多頭跑,耗時15天,現只需跑一次、提交一次材料、最快24小時出證;產權保護更嚴,通過統一登記平臺及數據庫,自然資源部門與相關職能部門實時更新共享登記信息,有效避免產生權屬交叉、重疊等問題;服務支撐更強,不動產登記為推動“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”和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落地提供了詳實的產權數據支撐。
創新
從“紙辦”到“智辦”
以“保護產權 登記為民”為宗旨,江門通過“互聯網+不動產登記”信息技術,持續創新不動產登記服務室內環境改善 。
——全省首創不動產登記集成服務改革室內環境改善 。2018年江門創新實施不動產交易登記集成服務改革,自主研發和啟用全省首個不動產登記綜合受理平臺,實現“一次取號、一套資料、一表采集、一窗受理、一網辦結、只跑一次”,申辦材料從3套31份壓縮為1套14份,辦證時間從15天提速至最快24小時。該項措施入選2018“互聯網+政務”優秀實踐案例50強。
——全省率先實現不動產登記稅證聯辦室內環境改善 。2020年通過重構業務流程,江門集成住建網簽、智能計稅、不動產登記等系統,將12個職能部門系統對接,實現“一步不用跑”“一紙不用交”、全流程申請只需10分鐘的改革目標。
——全國首創跨境不動產登記業務室內環境改善 。2020年,江門、珠海跨城通辦不動產登記全業務,港澳僑胞、企業不出境抵押登記業務。此后,江門設立“江門—香港/澳門跨境通辦服務專區”,港澳僑胞、企業實現不動產繳稅辦證零出關、免跑腿、快速辦。2023年,江門在全國范圍內創新應用粵港身份互認成果,港澳居民憑來往內地通行證通過“智方便”身份核驗,即可線上內地不動產登記等政務服務。目前,江門已在港澳設立9個不動產登記跨境通辦服務點,稅證業務6000多宗。該項措施編入《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(第一批)》。
——全省率先推行“預售即預告登記”室內環境改善 。2023年底臺山市率先推行“預售即預告登記”,申請人只需提交1份材料、只跑一次,即可同時網簽及預售商品房預告登記兩項業務。截至2024年,已完成1423宗“預售即預告登記”業務。
從過去的“紙辦”到如今的“智辦”,背后是服務效能躍升與智慧服務的升級室內環境改善 。如今,江門群眾進行不動產交易、繳稅、登記只需“1個窗口、見1面、24小時出證”;申辦材料僅需“1套2份材料(二手房)”甚至“零收取(一手房)”;全市1477臺“粵智助”自助服務終端機實現不動產登記“24小時不打烊”線上智慧服務。
助企
從“本市”到“跨城”
百言不如一行室內環境改善 。暖企扶企需要實實在在的行動。為此,江門以“交地即交證”“交房即發證”“驗收即發證”“抵押即交證”與“帶押網簽”“帶押過戶”的“四交兩帶”服務助力企業在僑鄉沃土上茁壯成長。
此前新會區在全省首創國有建設用地“交地即交證”服務,實現交地與交證“零時差”室內環境改善 。該項服務推廣至全市后,已“交地即交證”業務532宗。江門還在全省創新推行新建商品房“交房即發證”服務,實現群眾購房一手領鑰匙一手領不動產權證。全市已有9531戶購房業主同時領取到新房鑰匙和《不動產權證書》。工建項目“驗收即發證”,全市已業務61宗。去年,江門實施“抵押即交證”服務,全市已該項業務總量1977宗。
“帶押過戶”激發市場活力室內環境改善 。江門創新推行二手房“帶押過戶”服務;去年5月,推行一手房“帶押網簽”和“帶押過戶”。實施至今,全市已“帶押過戶”業務4636宗。
江門市自然資源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,“四交兩帶”一方面既解決企業、群眾辦證煩心事,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;另一方面又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按下“快進鍵”,全流程比以往縮短30—60天,助力企業及項目早投產、早運營、早收益;還可以有效盤活資產,助力企業發展,激發房地產市場活力,刺激社會經濟發展室內環境改善 。
更多的創新舉措體現著便民利企的踐行與承諾室內環境改善 。目前,江門70項登記事項無差別“市內通辦”;與其他省內8個城市實現不動產登記全業務“跨城通辦”;香港、澳門、江門三地“跨境”轉移登記(已完稅)及變更登記、抵押登記等不涉稅的登記業務,惠及超10萬異地置業市民。
與此同時,“不動產+金融服務”將不動產登記窗口延伸至銀行,實現群眾企業及辦證“只跑一趟銀行、只交一套資料”,全流程申請僅需10分鐘;企業工作室、企業專窗、小微企業綠通道服務、主動走訪等,助力企業用最短時間完成不動產登記,解決企業登記難問題室內環境改善 。通過這些惠企通道,目前已為企業登記業務超萬宗,協助企業發展超百億元。
便民
從“辦好”到“好辦”
十年來,江門不動產登記工作堅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,優化辦事流程,提升服務水平,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獲得感和幸福感室內環境改善 。
兜底服務解難題,社會更和諧室內環境改善 。江門成立處置工作小組,建立會商工作機制,設立不動產登記“辦不成事”反映專窗,統籌推進土地及地上建筑物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處置工作;同時制定形成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。2021年以來,江門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項目401個、涉及套數超2萬套,項目數量化解率和套數化解率為100%。
特登記暖人心,服務更細致室內環境改善 。江門持續推行不動產登記特服務,如“5+X”周六預約辦事、“中午不打烊”服務,市本級受理業務3.8萬宗,服務人群超17萬人次;推行不動產登記便民服務流動車,服務范圍覆蓋珠三角周邊地區,辦結記錄超450宗;推行繼承公證免稅一體化服務,市本級業務2.6萬宗,減免群眾公證費用3343.4萬元;實施“不動產登記+金融/法院//公證/水電氣網”等民生服務一體化;組建“江小登”黨團員青年服務隊,下沉鄉鎮、住宅小區,開展“房地一體”登記發證及“周末辦證易”服務,完成“房地一體”登記發證23.3萬宗、商品房轉移登記超千宗,服務群眾超10萬次。